首页 > 栏目首页 > 营收 >
 
 

天天观焦点:网约车进入饱和期,如祺出行继续蓄力还能泛起多大涟漪?

2023-07-02 21:20:41  来源:松果财经

如祺出行的商业版图又有了新扩张。

6月28日,如祺出行正式开通厦门运营,这是继2022年6月进入长沙后,如祺出行在粤港澳大湾区之外聚焦运营的第二座城市。


【资料图】

而在此前,如祺出行宣布完成8.42亿元B轮融资。据了解,本轮融资为2023年国内出行行业的首笔融资,由广汽工业领投,多家产业基金及财务投资人跟投。完成融资后,如祺出行将加速推动可商业化的自动驾驶产品落地应用。

掀起新的涟漪的同时,网约车行业也已经进入供给过剩阶段,司机数量与订单量之间的差距正在扩大。以今年5月为例,网约车驾驶证发放数量是2020年10月末的2倍,总订单量只增长了16.67%。

此外,东莞、温州、济南、遂宁等地,也相继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,提醒当地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不足10单。在这种情况下,网上出现了“网约车市场饱和”“网约车市场见顶”等热门话题。

由此可见,完成B轮融资后,如祺出行虽然具有更强的辗转腾挪能力,但依然需要面对不确定性。

网约车进入2.0阶段,如祺出行因何被资本青睐?

2014年被称为“网约车元年”,这一年网约车市场进入爆发期,不少专车司机当时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、一本驾龄超3年的驾照和一辆车价超10万人民币且使用年限不满5年的本地牌照汽车,就能在专车平台上做到月入过万。

彼时,滴滴创始人程维曾表示,滴滴一年花费40亿美元进行“市场培育”。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透露的数据是,2015年Uber在中国市场亏损超过10亿美元,并且还把在全球其他市场的盈利都补贴到中国市场上。

平台发放的巨额补贴,让司机和乘客都能薅到羊毛,这是网约车平台留给市场的“第一印象”,也是网约车行业发展的1.0阶段。此时,作为新生事物,平台要培育市场,让用户和司机有使用平台的习惯,撒钱自然是最直接的手段。

而随着滴滴和优步中国在2016年进行合并,网约车平台完成了跑马圈地的过程,专车司机就再也没有见过这种好日子了。相关企业已走过用补贴换市场的阶段,进入到强调精细化运营的2.0阶段,运营方向包括合规、服务质量等等。

其原因也不难理解,一方面,烧钱战术不可持续,据易观数据,彼时滴滴的份额高达74.5%,补贴的必要性已大大降低;另一方面,行业乱象频生,市场上关于合规的呼声越来越高。总的来看,网约车平台的精细化运营算是顺应了市场的需求。

如祺出行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的,其前身是广汽集团的移动出行项目组,于2019年6月开始上线运营。在上线之初,如祺出行没有选择再走价格战的旧路,而是选择了差异化,主打合规与服务。

比如,在上线运营5个月后,如祺出行发布了行业首个“洁净服务标准”,包括空间洁净、司机干净、服务亲净、车型纯净四个维度,对车辆卫生、物料配备、司机服务话术、服务标准、培训标准等都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和界定。

2020年1月,如祺出行在服务管控的创新上再进一步,成立了如祺学院,从源头上提升服务能力。如祺学院主要面向司机群体进行多方位的培训服务,通过一样的司机准入、一样的服务培训、一样的品质管控来实现无差别满意服务。

“我们要通过一个可复制、可管控、可持续的模式来使我们同时具备快速扩张和保障服务品质的能力。让用户都能感觉到无差别的满意服务,这就是如祺学院成立的目的。”如祺出行CEO蒋华如此解释道。

如祺出行的一系列策略收获了好成绩。在今年5月交通运输部发布的网约车平台合规排名中,如祺出行排在第二位,此前也一直占据领先地位。这一定程度上使其获得资本看好。

但是值得注意的是,从行业发展逻辑来看,加速进入精细化运营时代,就意味着粗放式增长结束,市场也已扩张至饱和,这种情况下,相关企业若继续大力押注网约车,显然难以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。为了挖掘到更大的增量,在精细化运营的基础上,从其他业务破局已成为当前企业的必备动作。

自动驾驶走到商业化阶段,如祺出行能借东风吗?

针对“网约车市场饱和”这一话题,T3出行CEO崔大勇表达了乐观的态度,他认为出行行业复苏势头领跑各行业,仍有较大成长空间。随着消费的逐渐复苏,出行行业的增长是显而易见的,预计2023年同比增速有望超过15%。

然而,在现阶段,网约车市场确实出现了“饱和”的势头,我们可以从供需角度来看这个问题。

一方面,两年前滴滴被下架,引发了新一轮的网约车市场争夺战,高德、美团等纷纷希望抓住机会抢占市场,这让网约车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平台,同时吸引了更多的司机入驻。

数据显示,今年 4 月,全国网约车司机数量为540.6万人,车辆数量为230 万辆,相比2021年年初均增长了一倍有余。

但另一方面,市场需求在降低。2022年,全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到4.37亿人,环比减少近1600万人。在东莞,77.3%的网约车每天接单不足10单,广州网约车的日均订单量、日均营收均在下降。

这种形势下,网约车平台都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,纷纷加大新业务布局力度。其中,前景广阔的自动驾驶赛道,已成为“兵家必争之地”。据麦肯锡预测,到2025年全球自动驾驶技术的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亿美元。

滴滴早在2016年就组建了自动驾驶团队,后又成立了单独的公司负责这项业务。在产品和技术上,滴滴的策略是“联合研发”,方向包括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等,比如,今年5月底,滴滴自动驾驶就表示将与法雷奥联合研发L4级无人驾驶出租车智能安全解决方案。

而如祺出行除了为企业提供实现自动驾驶的工具外,它还涉足了Robotaxi,且已取得了突破。今年4月,如祺出行获得了广州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资格,这意味着其自有的Robotaxi车队将正式上线运营。

从如祺出行和其他企业的进展来看,自动驾驶已经走到了商业化阶段。

一方面,主机厂开始通过提供高阶辅助驾驶功能来创造收入,另一方面,已经有多家Robotaxi上线运营。2022年4月,小马智行中标了广州市南沙区2022年出租车运力指标,这是中国的自动驾驶公司首次获得出租车经营牌照,使得Robotaxi商业化又往前迈了一大步。

对比来看,小马智行的模式属于提供打包式解决方案,而如祺出行不为车企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,而是提供实现自动驾驶的工具,如数据采集、数据标注、模型训练等。这种模式让如祺出行既能服务其他企业,也能反哺广汽集团,帮助其迭代自动驾驶能力。

但从这种模式也可以看出,如祺出行不是独立的第三方“卖水人”,它同时服务广汽集团和其他车企。而且其本质上是出行平台,自动驾驶是其业务之一,相比第一种模式的公司,业务专注度上可能有所欠缺。

更重要的是,商汤、百度等科技公司在自动驾驶方面也有布局,且都具备强大的技术积累,这意味着如祺出行将面临不小的竞争压力。

基于此,如祺出行不断蓄力,它在去年进行10亿元A轮融资时,首次引入自动驾驶领域小马智行、文远知行等作为新股东,以提升自动驾驶能力。而最近完成的8.42亿元B轮融资,侧重点是推动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,意义在于在地基上建高楼。在此之前,如祺出行已经具备了数据标注、高精地图、AI感知层面的能力,这笔融资可以说是公司将这些能力商业化的加速器。

另外,据了解,如祺出行正在构建全开放的自动驾驶运营科技体系,该体系包括Robotaxi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两部分,都涉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,对高精尖人才和研发有很高的要求。完成融资后,公司将能进一步吸引人才和保持研发投入。

不过,无论是网约车业务还是自动驾驶业务,都是“吞金巨兽”,对于如祺出行来说,拿到融资后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
作者:红豆

来源:松果财经

特别声明: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。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。(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@donews.com)

关键词:

  
相关新闻
每日推荐
  • 滚动
  • 综合
  • 房产